“留給我們的機會實在不多了。”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立建的言語間透露出深深的憂慮。
“現在無論是一維還是二維條碼的管理機構,本質上無非是國外商業機構在國內的分支。
我們總不能制定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最后的結果是造成大量的資金外流,信息被別人控制吧?不幸的是,現在我們就在走這樣的路。”王立建說。
2006年5月25日,信息產業部批準頒布緊密矩陣碼(簡稱CM碼)和網格矩陣碼(簡稱GM碼)兩項條碼碼制電子行業標準,這意味著,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條碼終于有了出頭之日。但盡管有了法定身份,想要把二維條碼成功進行市場化運作,還要有一段路要走。
隱藏的商機
拆開諾基亞手機的蓋子,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在電池下面的電路板上,有一個方塊形狀的圖案,上面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小黑點。當然,與這個方塊形狀鄰近的,還有在各種包裝上面可以見到的、已經熟視無睹的條狀線。這個方塊形狀的圖案就是二維條碼,而由條狀線和空格組成的花紋,是一維條碼。
與一維條碼相比,二維條碼有著明顯的優勢,比如高密度、具有糾錯功能、可表示多種語言文字以及可以進行加密等。
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高健告訴本刊記者,二維條碼首先是一種標識技術,和一維條碼、RFID技術類似;除此之外,它還是一個信息載體技術,本身可以承載一些信息。“公安部當初準備更換二代身份證的時候曾考慮過使用二維條碼技術,畢竟二維條碼是一種成熟技術。”高健說,“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一大批國內企業從外國引進了二維條碼技術。國外早就在用,但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包括政府都沒意識到,二維條碼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而與RFID技術相比,二維條碼在成本、能耗等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RFID技術很好,但對于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前后端設備和持續的維護成本高昂,國內放開使用RFID技術還有一定的距離。”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韓俊說。
國際上現有200多種二維條碼,比較通用的有20余種。但國際標準并不是免費的午餐。
“國際標準實際上背后隱藏著非常復雜的專利許可問題。比如,目前二維條碼國際標準Data Matrix的用戶正在面臨專利侵權指控,應用國外條碼帶來的隱患已經由潛在風險上升為現實威脅。”
但這個產業隱藏的商機是顯而易見的。包括識讀設備、條碼打印機等硬件,包括條碼生成、打印、譯碼和防偽的軟件,以及相關的耗材。有專家介紹,僅條碼技術裝備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就有20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中硬件產品的銷售額為17億元人民幣。而在這個行業應用規模逐漸擴大后,軟件才是主要的利潤增長點。
手機突破
二維條碼在美國主要應用在傳統領域,而在日韓,手機識讀方面的技術則比較成熟。深圳市旭感數碼系統有限公司總裁陳龍軍認為,在未來幾年內,“二維條碼在國內這兩方面的應用會同時起來”。
盡管這個市場規模和前景巨大,但整個產業鏈的打造尚需時日,為了盡快找到突破點,幾家廠商把眼光轉到了手機上面。
手機二維條碼是將相關信息用二維條碼進行編碼,使二維條碼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機里存儲、閱讀或傳播的一項技術。這時,手機既可作為二維條碼的信息載體結合二維條碼識讀設備加以應用,也可在手機中內置或下載二維條碼識讀引擎來識讀商品、雜志上的二維條碼標識,從而獲取二維條碼內隱含的有效信息。
不過,陳龍軍認為,整個產業鏈的打造尚需時日。日本和韓國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由運營商牽頭,把整個產業打造起來。“日本現在有80%~90%的手機用戶都下載了相關的識讀軟件。”陳龍軍說。
取道手機識讀或許可以看作是國內推廣自主知識產權二維條碼的一步無奈之舉。眾所周知,美國PDF417和日本的QR碼先后在1997年和2000年被確立為國家標準。將近十年時間的滲透,二維條碼市場已經被它們蠶食不少。資料顯示,近百家國家政府機關已經應用二維條碼,而在海爾物流管理,武鋼生產管理,吉利、長安、上海大眾等汽車銷售管理中也使用了二維條碼技術。“使用了國外的二維條碼技術,大多數單位并不知情。”按照韓俊的說法,“用別人的技術,安全問題值得懷疑”。
在強大的市場壓力和動力下,旭感數碼只能加緊手機識讀軟件的開發和市場推廣。而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增加,以及手機攝像功能的不斷完善,手機識讀二維條碼的前景也越發廣闊起來。
“手機識讀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陳龍軍說,“比如電子票務。傳統的機票、火車票、電影票等各種門票,一方面容易被復制、仿冒。另一方面,配送、現場購票成本高昂。如果采用二維條碼技術,手機發信息或者直接在WAP網站訂票后,通過銀行卡或手機支付,二維條碼的電子票券就可以直接發送到手機上,現場掃描驗證即可。”
盡管業界給予了很大的信心,但旭感數碼全神貫注的手機識讀市場在國內不過是剛剛起步。
中國聯通增值業務部新業務開發室的金明曄博士表示,他們在兩年前就開始關注二維條碼在移動方面的應用,但由于核心技術不被國內企業掌握,加上終端設備方面的限制,一直沒有切入點。
“手機識讀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條。”陳龍軍這樣描述,最高一層是標準和專利的擁有者,它們掌握核心技術和標準;其次是核心軟件開發商,即識讀生成軟件開發商;第三層是硬件(手機、PDA等設備)生產廠商,目前支持識讀軟件的手機只有諾基亞和索尼-愛立信兩個品牌的智能手機;第四層是運營商,因為提供通道和上網信息,運營商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處在運營商下面的是一些應用開發服務商,或者叫系統集成商。他們提供各行業具體的業務開發和系統集成。再往后是廣告商以及最終用戶。
要啟動這個龐大的市場,單純任何一方恐怕都無能為力。作為試水的第一步,旭感數碼開發的G優碼識讀軟件,用戶發一個短信就可以免費下載。與此類似,紫光捷通公司開發的手機識讀軟件也是免費提供。這種免費策略為打造產業聯盟提供了可能。
救命稻草?
就在前不久,沃爾瑪的一個副總裁來到北京,跟王立建談及美國EPC電子標簽的問題。這位副總裁認為,使用他們的電子標簽技術不會給中國企業的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流量等方面帶來問題。但王立建不同意這種說法:“按照沃爾瑪在網上的公開報價,使用它的電子標簽,注冊資金在50萬以下的企業年費為5000元,1000萬以上的年費為4萬元。我簡單給他算了筆賬,中國有6000~7000萬家企業,信息被控制不說,平均下來每年要交6000多億元費用出去。”
那么,面對國外廠商的虎視眈眈,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兩個行業標準前途又能如何呢?將近10年時間的推廣,美國的PDF417和日本的QR碼已經滲入國內的“若干領域”。如果單純依靠市場手段爭奪,其難度可想而知。
對此,信息產業部一方面確立湖北省作為二維條碼的重點產業基地,依靠政府力量推動國內二維條碼產業的發展。當然,如果要求企業或政府棄用國外的二維條碼,必然導致前期設備投入的浪費,這也是他們絕不愿看到的。對此,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韓俊做出了積極表態:“將來在產業發展基金里面,對已有投資,我們會通過一定的政策手段,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湖北省信息產業廳廳長張洪,則把“盡快產業化”掛在了嘴邊。他表示,湖北省信息產業廳正聯合其它部門,在鋼鐵、煙草以及食品藥品等領域率先使用二維條碼,“在幾個重要行業進行試點”。
“看看WAPI標準現在的狀態,你就明白,我們國家的一個標準要走出國門是多么艱難。二維條碼我們有了自己的標準,還有什么理由不在國內大力推廣開來?”王立建說。